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这一决定将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
海水并不是静止的,受洋流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会扩散。
》洋流扩散。
日本列岛的东海岸有一道非常强劲的暖流——黑潮,它是世界第二大暖流,仅次于发源于墨西哥湾的北大西洋暖流。
黑潮离开日本列岛后,会形成北太平洋暖流,直达北美。
北太平洋暖流的流速约为每小时0.3公里。
如果你在日本把一封信投入瓶中,它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沿着北太平洋洋流到达北美。
日本排放的120万吨核废水将进入洋流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北太平洋的渔业。
而且日本排入海洋的120万吨核废水只是这一次,未来还将继续产生。
》未来还将继续产生核废水。
福岛核电站隶属于东京电力公司,该公司拥有两座发电厂,其中1号机组有6台机组,2号机组有4台机组。1号机组核电站受灾最为严重。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海水漫过堤坝,淹没了核电站的供电设施,导致核电站主冷却水泵断电。
当然,从设计角度来说,在主电源切断之后,还有一个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和蓄电池。
不幸的是,所有备用柴油发电机都位于地下室,除一台幸存外,其余均无法工作。
核电站主冷却水泵仅靠一台发电机和电池供电,因此救援时间仍然充足。
然而,由于东电错过了这次机会,最终导致主泵彻底停止,反应堆内的核燃料持续升温,最终发生熔毁事故。
民用核电站的反应堆一般都使用废燃料,核燃料的裂变虽然不会产生核爆炸,但会产生高温。
核燃料在没有任何冷却的情况下,温度会升至几千度,变成熔融的金属块,其主要成分是铀。铀的密度为18.95,接近黄金的密度,是最重的金属元素之一。高温熔融的铀会不断下沉,直到反应燃料用完。
因此,核燃料下沉期间,会持续污染周围的水体,包括地下水。
福岛核电站位于低洼地区的海滨,周围的地下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福岛核电站。
此次排放的120万吨核废水,大部分是福岛核电站核灾难救援过程中从海洋中抽取的冷却水。
》福岛核泄漏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比较。
福岛核电站事故被定为7级核灾难,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同级别。
之所以影响没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首先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中部内陆,而福岛核电站位于海边。
而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第一代反应堆,没有反应堆外壳,核泄漏后,大量污染物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并随着气流飘散。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沸水反应堆,属于第二代反应堆,核灾难发生后更容易控制。
海水总量虽然很大,但可以稀释核污染。
但日本向海洋排放120万吨核废水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将很难预测。
》核污染会进入食物链,并逐渐在食物链中积累。
这种丰富程度从食物链的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加。
最初进入食物链的放射性元素会出现在食物链的最底端,而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中的核污染浓度经过海水稀释后就会接近核污染浓度。
然而小鱼虾被大鱼虾吃掉之后,核污染的浓度会逐渐扩散到食物链的顶端。
由于大鱼会吃掉很多很多的小鱼,大鱼体内的核废料浓度可能比小鱼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
核污染最终会堆积在顶级捕食者的身体里,比如海豚、金枪鱼、鲨鱼、虎鲸等海洋顶级捕食者,它们体内的核污染浓度可能高得吓人。
核废料会产生放射性衰变,产生的高能射线会破坏生物体的DNA,产生畸形物种。
由于太平洋出现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鱼类,海洋捕捞业将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北半球的海洋捕捞业。
科学家计算得出,废水排放后57天内核污染将蔓延至半个太平洋。
最先遭受破坏的,就是在阿拉斯加捕捞帝王蟹的美国渔民。
》所有海洋都是相连的,污染最终会蔓延至全球。
各大洋虽然被大陆隔开,但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彼此之间仍存在着海水交换。
南极洲周围有洋流,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混合在一起。
从长远来看,北太平洋的核污染水会在洋流的影响下影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域,并最终进入大西洋和地中海。
但这也意味着海水中的辐射污染被更多的海水稀释,导致背景辐射浓度降低。
但生物体内的富集不会被稀释,仍会在食物链中不断转移。
即使核污染在海洋中消失,它仍有可能继续存在于海洋生物中。
虽然不会出现哥斯拉,但可能会有发光的海豚。
》污染对食用鱼类和海鲜的影响。
中国沿海附近洋流方向是朝向日本,短期内中国沿海不会出现污染。
出现在我们海岸附近水域的鱼并不一定在那里繁殖并度过它们的一生;它们可能是从公海游来的。
由于洋流是循环的,最终我国近海及大西洋会出现受到核辐射污染的鱼类。
在我国沿海附近出产的海产品中,海带、紫菜、海参等受影响可能较小。
盖革计数器可能是唯一一个因为日本核泄漏事故而爆红的产品,未来或许会成为居家、出行的必备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