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据悉,日本首批核废水排放于8月24日正式开始,今年预计将有约3.1万吨核废水倾倒入太平洋,整个过程未来可能持续30年以上。中国曾多次就核废水排放影响与日本交涉,并在最后一刻提出“严正交涉”。在日本无视一切警告坚持下去后,中国海关已宣布停止进口日本海产品。上个月,俄罗斯也出台了对日本进口产品增加检查的政策,朝鲜也提出激烈批评,但韩国尚未采取行动。
消息中提到,日本一直坚称“排放作业干净透明”。日方宣布“积极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各地的科学专家和合作伙伴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协调,寻求负责任地管理福岛第一核电站场址,并最终将处理后的废水排放”。在排放作业开始的一年前,日本公布了多份所谓的“安全文件”,其中用大量篇幅夸大“氚含量低”和“废水净化技术”;日本还公然进行过数次饮用核废水的表演。但归根结底,这些文件都是日本单方面的东西,难以支撑其所谓的“公开透明”。
上周五,韩国媒体曝光日本干涉第三国的核废水排放取样检查。据韩联社报道,尹锡烈拒绝批评,只表示如果实际排放与计划不符或安全无法保证,政府也提出反对。不过,韩国日报报道称,日本拒绝第三国对其核废水排放进行取样检查,这意味着韩国无法获得任何数据样本。如果韩国想确认日本向海中排放是否合规,完全取决于日本的解释。其他国家无法知道核废水中到底是什么。
有分析认为,这一行为完全是企图掩盖真相。此前,一个外国代表团曾赴日本采集样本,但日方只在规定日期向代表团展示了他们想展示的东西,并限制代表团自由获取样本。因此,即使尹锡烈前往核查,韩国政府对核污染水的独立核查也很可能再次受到限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化学家肯·布塞尔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人对目前的情况完全没有了解。如果要实现所谓的“透明”,就不能是日本单方面的透明,需要其他国家的参与。
还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政府曾要求派专家前往福岛核电站,但遭到日本拒绝。现在各国只能对自己的领海或公海的水质进行检测,非常有限。这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太可能直接查明日本是否违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规定。有评论人士称:“日本掩耳盗铃的想法,可能是等到太平洋‘稀释尽可能多的核元素’后,再表现出所谓的公开透明的态度,让其他国家去核实。他们出于某种原因自行行动,如果没有问题,他们不会排除其他国家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