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国一直是日本海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仅去年一年进口总额就达到871亿日元(约合5.92亿美元)。然而,2023年8月,中国从日本购买的海产品仅为30亿日元(约合2000万美元),同比下降67%。这一大幅下降引发全球关注,并引发新一轮对中日关系的担忧。
造成这一剧烈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等多国的反对,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废水排入海洋。回顾历史,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和强烈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公布了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计划于2023年夏天实施。
这一决定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和反对,也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强烈担忧。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受到全球关注。而中国海产品进口量近期大幅下降,也是这一争议的直接影响。
8 月 24 日,东京电力开始排放之前用于冷却反应堆的受污染水,这些水随后进入 ALPS 系统进行处理。该系统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但无法完全去除氚,这种放射性核素如果进入人体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海关总署随后宣布,自2023年8月24日起暂停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包括食用水生动物。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对福岛核废水排放严重关切,并采取了严厉的贸易措施。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核废水排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复杂影响,不仅需要在国内国际层面进行舆论和政治博弈,也需要国际社会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各方能够坚持对话合作,共同努力解决这一事关全球环境与健康的重大问题,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